一场战斗下来打死的鸟比打死的人还多,近代清军打仗真的不瞄准吗?
发布时间:2023-08-13 09:13:07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近代士兵打仗不是不瞄准,而是乱放枪,并且乱放枪是有历史传承的,明军当年也是乱开枪

在中国晚清的近代化过程中,武器装备的革新是最早开始的,毕竟"器不如人"则打架吃亏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,清政府就开启了自强图存的洋务运动,而洋务运动最关键的核心改革就是发展工业,改革武器。

到了甲午战争前夕,清军的武器装备在世界已经属于先进水平,不论是大型的战舰,还是火炮和步枪,清军均不落后于日军。虽然清军当时编制混乱,不同军队的武器差距还是很大的,但主力部队的配置绝对属于主流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(自从火枪出现之后,瞄准就是基本功,打仗不可能不瞄准)

不过甲午战争的结局大家也都心知肚明,清军在陆战是输的一败涂地,比海战惨多了。至于到底惨到什么程度?如今大家提及甲午战争时都不提陆战,太丢人了。

甲午战争期间,日军与清军的陆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,第一是在朝鲜境内,第二是在辽东境内。

在朝鲜境内的主要战事就是平壤保卫战,此战双方投入兵力大致相当,但清军有城墙作掩护,优势是远大于日军的。因为古代攻城战中,攻城一方的兵力哪怕是守城方的两倍以上都不占任何优势,更何况当时日军与清军兵力相当,其攻城难度是非常大的。

在战斗初期,日军的进攻遭到了清军弹雨般的打击,日军损失惨重,但是清军的射击理念有点太过超前了,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那时的清军奉行火力压制战术,冲着日军的方向就是无限制开火,直接给日军打懵了。

但是子弹并不是无限续杯的,如此高响度的射击,子弹的消耗量是极大的,开战不到两天时间清军弹药就快告罄了,清军主帅叶志超则趁夜色逃跑,只有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留守抵抗,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。

在下平壤后,日军很快攻入辽东,而清军在辽东战场上的战绩更加不堪,简直就是各种先进武器的搬运工,大量火炮物资全都送给日本人了。

(在甲午战争中被清军放弃的炮台)

从平壤保卫战中可以看出,清军虽然配备了先进的武器,但训练和指挥仍旧是一支封建军队。清军士兵在射击时虽然也瞄准,可根本不等敌人靠近,恨不得超视距开火,将敌人消灭于千里之外。

清军在平壤城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,根本毫无军纪可言,就是冲着一个方向乱放枪,这种训练水平尚不及三百年前的戚家军。

当年戚家军为啥可以战无不胜?并且还是毫无悬念的完胜?根本因素在于戚继光治军严谨!

世人皆知戚继光兵法超群,各种阵型威力无边,例如鸳鸯阵、两仪阵、三才阵等等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戚继光的军法极为严厉,动不动就斩首。

在戚继光时代明军就装备了不少火器,但当时明军的火器粗糙,射程和精度都很低,必须要把敌人放近才能开枪。而按照戚继光的军令,提前开枪者则就地斩首。像是清军这种乱放枪的情况,换成戚继光当主帅早就给全军斩首了。

戚继光的治军理念很简单,他要求士兵必须精准的执行主帅的命令,不让你冲锋时你就是块石头。擅自妄动,提前冲锋者,斩!

而让你冲锋时你就必须玩命,畏敌不前者更是斩首!有如此军纪才使得戚继光在那个年代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。

其实在清初时,八旗的军纪也是非常严明,令行禁止。而反观明军则是将官畏死,士兵训练素质极低。明清两军在关外战斗时,装备大量火枪的明军常常是万枪乱放,结果也没打死几个清兵。

(明清在关外大战时,明军也是胡乱放枪)

在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中,军队在王朝末期时的战斗力都是大为下降,军纪更是荡然无存,清末的清军简直就是当年明末时的明军。晚明军队和晚清军队都是一帮散兵游勇,镇压国内叛乱尚且能够对付,可一旦碰到外辱劲敌,结果只能是崩盘了。

标签:

x 广告
金融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大众租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